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支部书记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者:hacker | 分类:黑客大神 | 浏览:129 | 日期:2022年07月17日目录:
- 1、怎样当好村党支部书记
- 2、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培养,储备,选拔,激励村支书
- 3、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 4、如何正确定位党支部书记的角色
- 5、之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在工作协调及分工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怎样当好村党支部书记
一、明确职责、定好位
古人云:居其位、谋其政。按照中组部2009年下发的《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村支部书记的职责主要有五点:
1、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主持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富民强村路子,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带领农民致富。落实上级党委、 *** 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搞好生产服务和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3、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到村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听取群众对村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有序参与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4、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对群众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民调解、计划生育等工作,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 *** 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5、加强支部建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带头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增强党员主体意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负责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抓好对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加强学习、练好“功”
农村工作任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成了“少取”、“多予”、“放活”。针对这些变化,更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工作水平。
1、学大政方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学习中央省市县的决议和决定,熟悉各项农村政策的具体内容。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政策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领悟政策的能力,提高贯彻落实政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多出去开阔眼界,与外地村党支部书记多联系,学习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他们发展经济的成功模式、解决群众纠纷方面的成功经验等,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不出去看看,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思想就不能解放,观念就不能转变,老是按老一套,我们就只能在原地打转。
2、学法律法规。在现代法治社会,大到治理国家,小到治理一个村,都应按照法律办事,不能以权代法。村党支部书记必须知法、懂法、用法,把各项工作放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不然的话,不但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开展,而且有时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群众告上法庭 。如果知法、懂法,法律、法规就可成为开展工作的强大后盾和有力武器,可以帮助解决一些用常规办法解决不了的纠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这一级也出现了许多经济合同,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经济纠纷,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必须要好好地补上法律知识这一课,学会用法律来保护村民和村集体的合法利益,不能当法盲。
3、学科技知识。村党支部书记担负着全村发展重任,没有一定的科技素质,要想搞好工作是很难的。现在中央对村一级支部带头人的要求是“一好双强”,即政治素质好、个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因此,村干部要强化科技观念,学习科学技术,不仅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而且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实用科学技术。现在科学发达了,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比如科学种植水果、养殖畜牧、深加工农产品,如果还是按老一套搞,不但自己富不了,在村里没有威信,同时带富不了村民,提高农民收入也变成了一句空话。
三、管好班子、带好队
要当好班长和“一把手”,就要善于团结带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和谐共处、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
1、抓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只有把班子建设好,实现党对农村工作的有效领导,才能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作为书记,要带好班子,我认为首先要协调班子人员的责任关系,明确分工,职责到人,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担子大家挑”,使班子人员统一思想,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在工作中,要注意协调处理好村支“两委”的关系问题,明确村支部书记与委员应该是平等关系,党支部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当前,有些村级班子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两委”班子不团结的问题。其原因有的是村党支部书记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村“两委”定位不清,关系不顺,村委会越权越位,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宗派、家族势力作怪,书记和主任各为一个派系“代表”,水火不相容,在搞选举时候,有的村甚至发生村干部打架事件,影响极坏。一个不团结的班子是不会有战斗力的。支部书记要负起主要责任,本着大局原则、尊重原则、信任原则、协调原则、团结原则,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妥善处理好与村委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其次,要敢于把那些“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工作有本事、发展经济能带头”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努力把村级班子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2、抓党员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和培养积极分子工作。努力培养村级后备人才,不断为党员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切实解决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据我们调查了解,发现有的村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发展党员,有的村一发展党员就出现 *** 、告状。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少数村支书怕发展党员之后抢了自己的位子,夺取自己的权力,不想也不愿意发展年轻人入党。二是一些村支部成员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私心太重,从宗族观念、本位主义、小集团利益出发,专门介绍、培植沾亲带故或对自己有利的人入党,你村支书提名一个,我村主任也要提名一个,而不管入党对象达不达标准,合不合要求,只要是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那一“族”、那一“派”、那一“帮”就可以。有的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按发展党员程序手续,私自给予发展,结果是前面刚一发展,后面马上告状。而对符合条件、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优秀青年入党则不那么热心,甚至有抵触、排斥心理。“近亲繁殖”的都是家族党员、派系党员,是基层党组织队伍不和谐的重大隐患,最终必然造成队伍整体素质、战斗力下降。
3、抓队伍管理。受年龄、教育程度、家庭因素等影响,农村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群体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年老党员党性观念强,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弱势化。调研中普遍反映,老龄党员政治觉悟高、党性原则强,但是多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在家庭中不再“当家”,没有能力参加社会活动,在政治活动上也因文化素质低而难以适应,有的还成为困难党员。二是“留守”在家的青壮年党员成为政治活动的主体,但先进性明显退化。参政议政能力不强,表现一般化。三是流动党员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但组织观念淡化。流动党员集中了农村带头创业致富的典型,但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看重个人经济利益的得失,不愿参加党的活动,不愿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面对这些问题,各村要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每月要坚持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每季度召开1次党员大会,每月召开1至2次党小组会,每季度上1次党课,每半年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考核,尤其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通过科学设岗、自愿认岗、组织定岗、公示明岗、考核明岗,为无职党员作用发挥搭建平台。通过制度管理,使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接受批评和监督,使本村党员经常受到党性教育、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讲究 *** ,办好事
*** 是过河之桥、渡河之舟。要履行好职责,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 *** 。
1、要协调关系,不要自我封闭。一是与上级,特别是乡镇之间的协调。这里,我首先想说的是,镇与村的关系有三重:一重是镇党委与村支部。二重是镇 *** 与村委会。第三重是镇 *** 与农民。之一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第二重在村民自治范围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第三重是在 *** 依法事务上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党的组织层面来说,党委领导支部,村支部书记是被领导者,因此,支部书记要尊重、服从上级领导、特别是服从乡镇党委的决议,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二是与党员群众之间的协调。支部书记在协调与党员群众的关系时,应注意以下二点:一个是村委会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二个是支部书记要相信党员群众。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决定村里的重大问题时,首先要想到党员群众,注意听取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他们的意见,工作中遇到阻力和困难时,要及时找党员群众商量,取得他们的理解、帮助和支持。这里我还要说,“台上的干部”要尊重“下台的干部”,对村里老干部过去的工作,不要全盘否定,要多肯定成绩,赢得老干部的积极支持和维护,这一点很重要。三是与村委会之间的协调。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是 *** 中明确规定的。 *** 第31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 第32条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党支部,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的自治。这一点不能含糊,也不应该有脱离。
2、要统筹兼顾,不要顾此失彼。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既是一项基本方针,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 *** 。有些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只要把经济抓上去,其他工作就自然上去了;有些把物质文明建设作为硬任务,把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看成软任务;有些村由于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致使好人受气,坏人嚣张,正气得不到弘扬,宗族势力抬头,封建迷信盛行,赌博等丑恶现象蔓延滋长。这些不仅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也使物质文明受到严重影响。当前,尤其要注意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3、要借势借力,不要独木寸梁。势,是事物所显示的力量或社会、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向。“借势”是指利用某种形势。“风助火威”、“水涨船高”、“顺水推舟”就是“借势”的典型例子。善于借势,往往事半功倍,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支部书记作为基层支部的“班长”,手中权力非常有限,干成一件事很不容易,因此就要善于借势,尤其要善于借助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的力量。
4、要法情理结合,不要死板硬套。这是中国式管理的突出特点。法,就是制度、法律,就是高压线。理,就是讲道理,要以理服人。情,是中国管理最特殊的东西。在农村,法是要守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理是要说的,但是情也是要讲的。不能搞以权代法,也不能搞以不讲感情。法是“硬”框框,而“理”“情”是“软”措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光软不硬有人欺负你,光硬不软没人理会你”,有些问题需要采取硬性的法律手段,用“硬办法”去摆平,另一些问题则只能通过“软办法”去化解。在工作中把法、理、情结合好了,你这个党支部书记在村里在老百姓眼里就有威严了。另外,我这里想提提工作要有“变脸”的 ***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村支部书记也要学会“变脸”这门艺术。为了圆满完成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矛盾纠纷调处等重点难点工作,我们支部书记有时候要“唱红脸”,有时候要“唱黑脸”,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实现与班子成员之间、与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巧妙配合,做好群众工作,顺利推进工作。
5、要民主管理,不要独断专权。支部的底气、权威全靠群众撑着,全靠民主聚着,实行民主管理是增强支部权威的必由之路。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高,一靠资历老、二靠本事硬、三靠嗓门大的管理模式早已落伍,而是过渡到民主管理上。凡农村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一定要公开透明,重大事项一定要民主协商。要积极推进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即支部提议、“支村两委”商议、党员组长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工作法。支委实施决策的组织权、确保要事能议、要事必议。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的表决权,确保议而能决。村委会负责实施决策的执行权,确保决而能行。由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要对决策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要健全财务监管制度,确保财务规范、透明。要完善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党务、村务和财务要公开。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一事一议”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各村干部要带头遵守制度,不搞一言堂,不搞家长作风,坚持用制度来约束自己,自觉接受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民主评议。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培养,储备,选拔,激励村支书
(一)素质不高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干不了事。造成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自身素质不高、无能干事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的主要是内在因素。一是年龄偏大。全镇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工作精力难保证。二是学历偏低。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文化普遍偏低,年龄都偏大,知识老化。另外,有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的村党支部书记尽管通过学历教育拿到了文凭,但是学历和文化修养不成正比,整体素质还是不高。三是能力偏弱。有的自己致富能力差,不能带头致富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有的对带领群众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据调查,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都是“经验型”、“资历型”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以“经验”为主,靠“朋友”办事,处理解决农村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自身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缺乏。
(二)机制不全,提不起劲。阻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机制不全是主要因素。一是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应有的激励淘汰机制,没有疏通村党支部书记的“能上能下”渠道,一些无所作为的村党支部书记捧着“铁饭碗“,心中怀着“不犯错误不下岗”的想法,致使出现“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二是用人机制不够科学。村党支部书记吸引力不大,一些素质比较高的农村人才,宁愿去外出打工或搞经营也不愿意从事村里的工作,导致人材瓶颈突出,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担当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另外,部分大学生“村官”把到村任职当“跳板”,最终目标是靠考公务员或其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他途径远走高飞,形成“下得去”但“稳不住”。三是育人机制不健全。目前尽管绝大多数乡镇都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但如何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养使用,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村支书的接班人,尚缺乏有力措施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导致青黄不接。四是考核机制不统一。据调查分析,目前对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考核的主体主要是乡镇,在考核指标、考核内容上不够全面。有的注重“只要把工作搞上去就是好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村党支部书记在领导作风、民主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是小问题,考核中往往出现重“绩”轻“德”或重“德”轻“绩”的现象。
(三)保障不够,不想干事。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辛苦,没有合理的报酬待遇,“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阻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是经济上没甜头。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党支部书记得不到与自己付出相当的经济报酬,“当支书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另外,各乡镇都是把村干部工资和绩效紧密挂钩,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村,上级党委布置的工作任务完不成,待遇就没了保障。从调查中得知,村党支部书记实际月均补贴仅为500元左右。按目前的物价水平难于维持一个家庭的日常开支,低工资挫减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二是政治上没奔头。以前只要干得好,村党支部书记就有机会被组织上提拔使用,或进机关当公务员,或解决集体事业编制,或调任乡镇企业当领导。但现在由于《公务员法》的实施和事业单位人员的严格控制,村党支部书记可盼的机会和出路已几乎成为泡影。三是生活上没想头。在离任生活保障方面,部分的村党支部书记离任后达不到任职年限,没有任何生活补贴。
(四)压力不缓,干事不力。阻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心理压力过大是潜在因素。目前,农村工作在目标上,由原来抓农业生产变为现在促农民增收、保民生、保社会稳定等任务更加繁重,在调查中发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普遍感到在心理上承受着不轻的压力,无法集中精力干事。一是工作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要靠支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来抓落实。如村级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等社会管理工作,把村党支部书记推到矛盾的最前沿,既要承担相关的领导责任,又要受群众 *** ,甚至遭打击报复的可能。二是家庭压力。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制度不全、保障不到位等原因,有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个人家庭事务上,特别是有致富能力和创业型村党支部书记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个人发展上,有的甚至把工作当作一份“副业”来对待。三是经济压力。部分集体经济薄弱,还有历史遗留债务,尤其是税费改革后,村级提留被取消,一些没有收入来源、依靠向农民收取税费提留的村,经济十分窘迫,给村党支部书记造成很大压力,村党支部书记难以轻装上阵。
三、对策和建议
我镇有95%的人口在农村,要强力推进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则是关键环节。如何破解“四不”问题,我建议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为重点,抓住“选、育、用、管”四个环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大力破截“四不”难题,营造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一)强培训选能人,解决“干不了事”问题。
一是选能人。按照“一强二有三高”(工作能力强,有经验、有抱负,文化程度高、群众威信高、政治素质高)的标准,通过从村级后备干部中选,从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企业经营者中请,从种养专业户、致富能手中找,从县和乡镇机关干部中派,从返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中挑等多种方式,积极选拔有文化、懂技术、会发展、能带富、廉洁勤政的人才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另外,对个别“领头雁”作用不发挥,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党支部书记,可结合“三级联创”活动,也可从县、乡镇两级优秀年轻的党员干部中选派“工作指导员”,到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充实村级班子,改善队伍结构,其主要职责是摸清下情,宣传上情,沟通感情,帮助村干部做难做的事,督促村干部做应该做的事。
二是强培训。1、注重培训结构的层次性,做到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特别是要把学历教育当作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治本之策来抓,支持和鼓励农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参加自学考试、电大、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函授以及农广校、农函大中专、大专乃至本科班的学习,大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要经过4-6年的努力,使农村党支部书记普遍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2、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教材要“本土化”,建议由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牵头,联合科技局、农业局、民政局、司法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本地”教材。培训课程要按照不同地域特点、不同村级性质等对培训课程进行分类,把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等作为“公共课”,把不同地域特点的村级经济发展,矛盾纠纷调处等知识作为“专业课”,“公共课”齐学习,“专业课”按“城中村”、“近郊村”、“山区村”分类而授,切实做到紧贴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要求和农村工作特点。3、注重培训 *** 的灵活性,在坚持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教育基础上、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产业基地现场示范教育、现场体验式教学、外出考察等方式相结合的同时,探索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前往省内外先进地区的优秀党支部去“跟班学习”制度,跟班学习期间,与当地干部同学习、同工作,以“当地人”身份列席当地村(社区)班子会议,参与研究工作部署,安排具体岗位参加工作业务,全身心感受在当地工作的具体过程,学习回来后,召开了座谈会,让他们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通过上面各形式使教育培训“传统+现代”、“传授+示范”、“体验+实践”等多样化,切实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启发思维的目的。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是部分党支部设置不合理,活动缺乏生机。
1、少数党支部党员数量太多,有的部门不论是在职党员有多少,均编在一个党支部,党员人数达50多名,有的甚至更多,在调查的180个党支部中,一个党支部管理党员超过40名的占46%以上。而有的党支部确实是按照《条例》将党支部建在处(室),但党员很少,一般只有五、六名党员,由于党员数量少,党支部仅有一名书记,又不设党小组,给党支部开展活动造成不便。
二是少数党支部书记角色定位不准,党建意识不强。
1、基层支委会组成人员97%不是专职,其中党支部书记95%由处长或副处长担任,“任而不管”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书记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忽视了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党建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少数同志甚至把担任党支部书记看成是“额外负担”;还有的党支部书记对党建业务不熟悉,找不到基层党建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工作“算盘式”,拨一拨,动一动;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建同中心工作、业务建设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成效不明显;还有少数党支部书记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缺乏妥善解决群众困难和积极应对棘手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据对150名党支部书记问卷统计,愿意担任党支部书记的不到35%。
三是部分党务干部缺乏荣誉感,能力素质偏弱。
少数党务干部对党务知识缺乏系统培训和基本掌握,把握不住规律,抓不住要点,抓党建工作往往是三分钟的热情;也有少数党务干部受市场经济和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物质化倾向严重,总认为抓党务工作太虚,不如经济工作、业务工作来得实在,对抓党建工作缺乏荣誉感和价值认同。调查显示,多数党员对担任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不感兴趣,党务工作生疏,尤其是业务部门的党员表现更为突出。
四是部分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够经常,管理监督乏力。
组织生活次数达不到规定要求。按有关规定,党员每年至少要参加12次组织生活,据统计,43%的党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其中处、局级干部占的比例更大一些。组织生活到会率不高。组织生活存在 *** 和随意性,有的党支部党员大会到会率只有70%,比较好的也仅在80%,少数党支部到会率仅在60%。原因在于本单位工作安排没有考虑党的活动需要,党的活动时间得不到应有保证。组织生活和组织活动质量不高。
五是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好,宗旨意识淡化。
1、组织观念弱化,有的党员只讲主观意愿,不讲党性原则,组织决定的事合乎自己“口味”的就高兴,不合“口味”的就闹情绪甚至不执行。有的心里话只愿给朋友、同学、战友讲,不愿向组织讲,党组织很难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状况。
2、政治观念淡化,一些党员学习专业知识热情高,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极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讲实惠不讲信仰,以致走向犯罪歧途。宗旨观念淡化,有的党员追名逐利,当了科长想当处长,当了处长想当局长,达不到目的就埋怨组织;自“八项规定”以来,少数党员依然作风不实,工作敷衍塞责,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现象较为普遍,基层群众反映较大;少数党员党的意识淡化,导致一些党员不像党员,在一些单位发生违纪问题或者闹不团结的往往都是党员。据对400名党外群众问卷调查,认为党员模范作用好的不到60%。
扩展资料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思想上“错位”,不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抓党建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存在重业务工作,轻党的建设的情况,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有差距,影响了组织力提升。一些领导干部认为业务工作是不折不扣的“硬杠杠”,党建工作是锦上添花的“虚工作”;认为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是必须完成的中心工作,完不成就要“挨板子”,抓党建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附加品,干不好顶多“排位子”。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建工作不好抓,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实效,而业务工作可以“立竿见影”,在抓党建和抓业务上投入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完全不对称,影响了党组织组织力发挥。
(二)工作上“让位”,不敢“唱主角”、甘愿“跑龙套”,不敢理直气壮抓党建、“犹抱琵琶半遮面”,影响了组织力提升。有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党是领导一切的”认识不充分,缺乏抓党建的信心和魄力。一些单位人事安排时将年纪相对大的、素质相对差的、性格相对软的安排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影响党建工作开展。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开放、创新、服务、统筹的理念,还没有破除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势,片面认为抓党建就是抓支部、抓党建就是抓党员,抓党建就不能管业务,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有的单位抓党建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属于“单兵作战”状态,不能发挥起码作用。部分党组织负责人“自身不硬难打铁”,学习不多、思考不深、素质不高,“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硬办法不敢,软办法没用”,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
(三)考核机制设置上“缺位”,把党建工作视为“写写画画的虚工作”,党建指标视为“弹性很大的软约束”,影响了组织力提升。一些企事业单位强调业务工作多,安排党建工作少,导致基层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党委虽然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纳入了年度考核内容,但考核指标相对粗线条,考核标准不够精细化,主要检查档案资料,对过程性监管考核少,对质量和效果的测评考核少,“检查走形式、监督走过场、整改看着办、通报毛毛雨、追责轻飘飘”等问题依然存在。还存在以“硬件建设”代替活动开展,以“制度上墙”体现工作成效的情况,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发挥不足,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
参考资料: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机关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 *** 南京市委员会
如何正确定位党支部书记的角色
党支部书记是中国 *** 基层组织负责人之一,是中国 *** 支部委员会(党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两委”的主心骨,岗位职责的多重性,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扮好不同的角色。
当好“指挥员”。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工作的更高领导,担负着决策、用人与管理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工作中首先要当好“指挥员”。
当好“战斗员”。要抓好村级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既要当好“指挥员”,也要当好“战斗员”。一要冲锋在前,当好样板。
当好“服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选我们当支书,是认为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当好“消防员”。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当前农村各种利益纠葛和矛盾纠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协调好各方利益,确保农村大局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扩展资料:
村党支部书记简称为村支书,村主任一般为党支部副书记。
党支部书记在党员教育工作中的职责。
(1)制定党员教育计划;
(2)组织支委会讨论研究如何抓好党员教育计划的实施。
(3)对党员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党支部对党员教育工作一般每年总结一次,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还要适时进行阶段总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党支部书记
之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在工作协调及分工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之一书记与村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依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内外结合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定位存在的问题的关系。
因为之一书记下村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当家人(班长),而村支部书记需要的则是通过之一书记的指导来提高、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树立自己在全村的管理权威。具体来说,日常管理应该是由村支部书记出面和当家,之一书记在工作中则充当好参谋和掌舵人的角色,全力为村支部书记的正常工作撑腰和壮胆。之一书记对自己心中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也只能通过与村支部书记的紧密结合和相互沟通来变成村支部书记的具体言行,树立村支部书记的管理权威,共同引导服务全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中,之一书记对村支部书记一定要坚持依托而不放纵、指导而不专横、信任而不猜疑的原则,真诚待人,达到两书记合拍合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