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节的定位,双侧基底节区
作者:hacker | 分类:黑客大神 | 浏览:86 | 日期:2022年07月15日目录:
- 1、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 2、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预后与什么有关?
- 3、请问基底节区、放射冠区是不是脑结构的重要部位?
- 4、基底节区为什么好发腔隙性脑梗
- 5、双侧基底节区钙化灶什么意思
- 6、大脑的功能分区是什么?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提示已经既往已经有脑梗塞病史,可能没有临床症状,被忽略了。左侧基底节区腔梗,因病史、症状等不详,不等确定是否新发病灶,如有在急性期内,还是需要于专科采取正规治疗方案的。如有过了急性期,且无明显的功能障碍,不需特殊处理。但因年龄较轻,建议于专科详细检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确定出预防治疗方案,意义重大。C3-4椎间盘突出,C5-6椎间盘变性建议骨科就诊,需根据患者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预后与什么有关?
span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预后与什么有关?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与脑出血相比,脑梗塞的死亡率稍低,一般预后较脑出血好一些,但病情严重的脑梗塞,预后不佳。脑梗塞的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阻塞的血管大小有关
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脑缺血范围小,侧支循环易形成,恢复较快,预后较好。如阻塞的血管大,脑缺血范围大,脑组织受损严重,临床症状恢复慢,预后较差。(2)与发病速度有关
缓慢逐渐发病者,较易形成侧支循环,脑缺血可逐渐代偿,预后较好。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侧支循环,预后较差。(3)与梗塞的次数和数量有关
首次发作,预后较好。但一次大面积梗塞,预后较差。发生两次以上的梗塞,特别是两侧脑血管均受累预后较差。梗塞灶越多,预后越差。梗塞灶单一者,预后较好。(4)与栓子的性质有关
如栓子疏松,在随血液运行过程中,自身破碎,流到血流的远端,阻塞小血管者,预后较好。而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细菌栓子,比心源性栓子预后严重。但心源性栓子引起脑脓肿者,预后较差。(5)与局灶定位症状轻重有关
发病后偏瘫失语等定位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反之,偏瘫失语程度较重者,预后较差。(6)与昏迷程度有关
昏迷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起病时无昏迷,以后进入昏迷,且昏迷程度逐渐加重者,预后较差。病人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预后较好。(7)与有无合并症有关
如合并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预后较差,无合并症者,预后较好。(8)与患者年龄有关
年龄大,体质差,预后较差。年龄小,体质好,预后好。/span
span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预后与什么有关?通过这些干涉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预后的因素的介绍,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治疗这种疾病,消除这些干预因素,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推荐采用神经组织靶向修复疗法治疗。/span
请问基底节区、放射冠区是不是脑结构的重要部位?
您好!
基底节是指从胚胎端脑神经节小丘发育而来的神经核团,是大脑的中心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
放射冠是指由内囊到大脑皮层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
基底节区和放射冠是是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也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好发部位。
基底节区为什么好发腔隙性脑梗
因为那个部位的供血血管压力比较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或者说那里血管的动脉硬化比其它血管要严重,所以那里容易引起脑梗塞或者脑出血,是脑中风的好发部位,以前说的脑中风很多时候就是那个部位的打面积梗塞或者出血引起,而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局部小血管梗塞引起的1-2厘米以内的小范围病灶脑梗塞,通常没有很明显的定位症状,又俗称“小中风”,既然那里容易引起大的中风当然也容易引起小的中风,只是以前由于缺乏大型器械检查时通常只认为这些小中风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者是脑动脉硬化,80年代后由于各种大型器械的普及,导致诊断水平提高,现在的CT和磁共振检查敏感性很高,可以发现引起以前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所以腔隙性脑梗塞变得比较常见。
双侧基底节区钙化灶什么意思
脉络丛钙化是最常见的生理性钙化。脉络丛钙化极少出现在年龄小于3岁的人群中,脉络丛钙化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发生率在50岁时可达到75%以上。 脉络丛钙化主要出现在侧脑室中,很少发生在第三和第四脑室内。钙化灶可为点状,直径可大于1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通常是双侧对称,但也可不对称或仅单侧出现。对于脑内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有时通过观察钙化的脉络丛有无移位及移位的方向可能对占位病变的定位有帮助。 第二小节 松果体及缰部钙化 常见于成人,且随年龄增加而更易出现,约 75%正常成人在CT扫描时显示有松果体钙化。其直径范围通常为3~5mm,但有时可能会更广泛些。以下3种情况应考虑到是否有松果体区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行MRI检查来确定。 (1)松果体钙化大于12mm。 (2)钙化的松果体明显偏离中线。 (3)松果体钙化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 缰联合位于第三脑室背部松果体的前方。30岁以后,有15%脑CT扫描可显示有缰部钙化。尽管其形状较有特点,但它常被误认为是松果体钙化,典型的缰部钙化呈“C”形。 第三小节 基底节钙化 正常成人头颅影像片上可能会意外发现基底节区钙化灶。其典型表现是呈双侧对称性,多开始于尾状核头部。钙化灶也可不对称,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外侧部也可被累及。基底节钙化在正常儿童人群中不常见,但在40岁以后的成人中则较常见,这种原发性的基底节钙化明显地表现为与年龄相关。 生理性钙化无临床症状且钙化灶较微小,如果钙化灶较大、伴有齿状核钙化或钙化出现在30岁以下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病理性钙化。 第四小节 小脑齿状核钙化 后颅凹内的小脑齿状核也可出现钙化,但齿状核钙化比基底节钙化少见。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幕上的钙化。钙化通常呈弥漫模糊无定形状或呈小点状,这是由于钙质在微小毛细血管周围沉积及微小动脉和静脉管壁出现钙化所致。齿状核钙化的意义同基底节钙化,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第五小节 硬脑膜钙化 硬脑膜钙化常见于中老年人,大脑镰或小脑幕钙化易于辨认。大脑镰钙化多沿大脑镰走行而呈线状,也可表现为梭形或球形的局灶性钙化。 第六小节 其他颅内钙化 岩床韧带常出现钙化,在头颅侧位片上,表现为鞍背顶部与岩尖部出现线样钙化影;岩间韧带也可发生钙化,可出现所谓的“鞍桥”征;垂体钙化在正常人的组织切片上可辨出,单纯的影像学检查则很少能发现;晶状体钙化可见于老年人,表现为眼眶内的环状影。
大脑的功能分区是什么?
按照大脑解剖基地节的定位的角度来划分基地节的定位:
1、颅骨:人类的大脑柔嫩程度超过婴儿的皮肤,完全依靠颅骨这个“鸡蛋壳”保护着。
18世纪德国解剖学家Franz Joseph Gall(1758—1828)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历程与大脑皮质紧密相关,而皮质的发展会改变颅骨的形状,因此可以通过颅骨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特征。
2、脑干:脑干与脊髓相连,负责控制许多无意识的行为——呼吸、心跳、消化等。脑干的位置在人的颈部往上一点。
3、小脑:小脑属于后脑的一部分,在脑干的上面一点,负责肌肉的协调、神经反射和身体平衡。
4、大脑:可以理解为大脑的外层——大脑皮层,包括前脑的新皮质,是人类思维产生的最主要部分。
5、左半脑:控制人的具体行为,如演讲、写作、语言和运算。
6、右半脑:控制人的想象、空间思维、音乐、直观感受。
7、额叶:控制一个人的个性、情感、计划行为,包括分辨是非、抽象思维。
8、顶叶:与触觉和四肢活动相关,与枕骨连接处控制着说话和语言理解能力。
9、枕叶:与视觉相关。
10、颞叶:在脑的两侧,与耳朵齐平,负责听觉和短时记忆。
按照胚胎发展的角度来划分,大脑可以分为五大部分:终脑、间脑、中脑、后脑、末脑。
前脑:前脑分为终脑、间脑
终脑包括新皮质、嗅球、边缘系统、基底节、侧脑室
间脑包括丘脑、上丘脑、下丘脑、松果体、第三脑室
中脑包括顶盖、被盖、大脑脚、部分网状结构、大脑导水管
后脑包括后脑和末脑,后脑包括脑桥、小脑、部分网状结构、第四脑室
末脑包括延脑、第四脑室。
大脑的皮质部分控制着人类复杂的心理、逻辑等思维,支配着人类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除了按照解剖把大脑皮质分解为四个脑叶外,也可以按照一些其它的 *** 把皮质划分为不同的脑区。
1958年,Wilder Penfield(1891—1976)和Edwin Boldrey(1906—1988)根据电 *** 的结果,完成大脑功能分区图。
此外,德国的神经学家布罗德曼在1909年,更具皮质细胞结构的相似性——细胞的密度、细胞形状、细胞大小等,把大脑皮质划分成52个区,着叫做布罗德曼分区。
这样的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感觉和运动的功能通常可以风味原级、次级、高级三个层次,各层次从布罗德曼分区来看,属于不同的部位:
视觉:原级17分区、次级18、19分区
听觉:原级41分区、次级22、42分区
体觉:原级1、2、3分区、次级5、7分区
运动:原级4分区、次级6分区
眼动:8分区
语言:44分区
高级感觉皮质区:7、21、22、37、39、40
高级运动皮质区:9、10、11、45、46、47
一般说来原级皮质区只对特定的感觉次级反应,次级皮质区与原级皮质区相连,处理由特定感觉通道传递过来的信息,次级皮质区损伤将导致知觉障碍。
高级皮质区一般位于顶叶、额叶、颞叶和枕叶各次级皮质区边界围成的范围内,是顶、颞、枕三脑叶重叠区域,各种感觉信息在这个区域内整合成高层次的认知,此区受损会导致认知障碍。
扩展资料: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中更大和最复杂的结构,也是更高部位,是调节机体功能的器官,也是意识、精神、语言、学习、记忆和智能等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大脑半球表面呈现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的部分叫脑回。大脑半球借沟和裂分为5叶,即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脑岛。
大脑半球表层为灰质,深层为髓质。髓质内含有神经纤维和核团,其中有4对核团位于脑底部称基底神经节(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又称为纹状体。纹状体损伤会产生舞蹈病(肌张力下降,运动过多过快)及震颤麻痹(当中脑黑质发生病变时),全身肌紧张增高,运动迟缓等。
半球内的白质有各种走向的,如连合左、右两半球的纤维,连接同侧半球的纤维,联系大脑皮质和脑干,脊髓的上下行纤维,后者都要经过内囊,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内囊是宽厚的白质层,分3部分即内囊前脚、内囊后脚和内囊膝。
各部分都有相应的纤维束通过。内囊损伤可引起偏瘫、偏音和偏身感觉丧失的三偏症。大脑半球内部的腔隙叫侧脑室,内容脑脊液。
人体功能在大脑皮质上有定位关系,如感觉区、运动区等在大脑皮质上都有对应位置,实现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和调节躯体运动等功能。
人类有语言和思维,中枢偏于皮质左侧,称为优势半球。如果这些中枢受损将产生与语言有关的症。
如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患运动性失语症,虽然与发音有关的肌肉未瘫痪,患者却不能说话。若视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患失写症,虽然手部及其他运动功能仍然正常,但不能做书写绘画等精细运动。若听性觉语言中枢损害可患感觉性失语症,病人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理解所讲的内容。
近年来研究发现,右侧半球也有特殊的重要功能,如对空间的辨认,深度知觉、触觉、音乐欣赏等。人类左侧半球在语词活动功能上占优势,右侧半球在非语词认识功能上占优势,但也并非绝对,即左侧半球也有一定的非语词性认识功能,右侧半球也有一定的语词活动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