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要求
作者:hacker | 分类:黑客大神 | 浏览:150 | 日期:2023年02月20日目录:
- 1、关于机械设备安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比如传动设备、旋转设备的,只要相关的多需要!
- 2、四轮定位具体操作 *** ?
- 3、机械设备操作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 4、机器使用规范,机器操作规范
- 5、硬件安装或裸机检修的安全操作规范是什么
- 6、吊车的安全操作规程
关于机械设备安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比如传动设备、旋转设备的,只要相关的多需要!
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
1、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不得经常发生故障。
2、机械设备的布局要合理,应便于操作人员装卸工件、加工观察和清除杂物;同时也应便于维修人员的检查和维修。
3、机械设备根据有关安全要求,必须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例如:
(1)对于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应装设防护罩或防护挡板、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装置,以防发生绞伤。 (2)对于超压、超载、超温度、超时间、超行程等能发生危险事故的零、部件,应装设保险装置,如超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安全阀、温度继电器、时间断电器等等,以便当危险情况发生时,由于保险装置的作用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发生。
(3)对于某些动作顺序不能搞颠倒的零、部件应装设联锁装置。即某一动作,必须在前一个动作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就不可能动作。这样就保证了不致因动作顺序搞错而发生事故。
(4)对于某些动作需要对人们进行警告或提醒注意时,应安设信号装置或警告牌等。如电铃、喇叭、蜂鸣器等声音信号,还有各种灯光信号、各种警告标志牌等都属于这类安全装置。
4、机械设备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电气安全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以防直接接触。
(2)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或露铜的地方。
(3)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装置,连接的导线要牢固,不得有断开的地方。
(4)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 *** 在外。
(5)局部照明灯应使用36V的电压,禁止使用1lOV或220V电压。
5、机械设备的操纵手柄以及脚踏开关等应符合如下要求:
(1) 重要的手柄应有可靠的定位及锁紧装置。同轴手柄应有明显的长短差别。
(2)脚踏开关应有防护罩或藏入床身的凹入部分内,以免掉下的零、部件落到开关上,启动机械设备而伤人。
(3)手轮在机动时能与转轴脱开,以防随轴转动打伤人员。
(4)每台机械设备应根据其性能、操作顺序等制定出安全操作规程和检查、润滑、维护等制度,以便操作者遵守。
(5)机械设备的作业现场要有良好的环境,即照度要适宜,湿度与温度要适中,噪声和振动要小,零件、工夹具等要摆放整齐。
四轮定位具体操作 *** ?
百斯巴特四轮定位仪使用 ***
上车前准备工作:
在被测车辆开上举升机之前,需要检查四个车轮的胎压是否符合标准胎压。轮胎花纹是否严重磨损。确定举升机两个承载板的宽度与被测车辆的前、后轴距一致,然后将举升机降至更低点,确保转角盘和后滑板的固定销都插好之后,再将被测车辆开上举升机。车辆在举升机上应处于正前方向,不要使车身歪斜。车辆的两前轮要落在两转角盘的中心上,同时转角盘的圆盘要均匀分布在轮胎的两侧。车辆熄火后,拉上手刹,摇下左前侧车窗玻璃,司机离开车辆。操作员需要分别用力压车身的前部和后部,以使车辆的悬挂复位。之后是安装四个卡具。
安装卡具:
根据所测车辆的车轮尺寸对卡具进行调整。首先调整下方两个尼龙爪位置到合适的尺寸位置,然后调节两个卡臂的伸出长度。先将下方的两个尼龙爪顶在钢圈的凸起的外沿,然后再松开上方尼龙爪的旋钮,调整它的位置,使之也顶在钢圈的凸起的外沿,然后再拧紧旋钮。下一步是用两手同时推动卡具上的活动杆,使卡臂能够卡在轮纹内,然后挂上安全钩,检查卡具是否安装牢固。
安装定位仪:
将四个传感器按照对应车轮的位置安装到卡具上。要注意在传感器的定位轴上要涂抹稀的润滑油(不能涂黄油),以防止长时间插拔后造成定位轴磨损,无法准确安装到位,影响测量精度。连接通讯电缆和转角盘电缆。把电缆插头上的箭头和插座上的箭头标记对好之后,就可以直接插入。四根电缆的差别只是长度不同,两根6.5米的电缆是用来连接定位仪和两个前轮上的传感器,两个4.5米的电缆是在前后传感器之间互相连接。每个传感器上有3个插座,上面两个是完全一样的,最下面的一个是用来连接转角盘。电缆连接好之后,拔掉转角盘和后滑板上的固定销。将车辆举升后落到举升机更低一格的安全锁止位置,以保证举升平台处在水平状态。定位仪开机,传感器上的电源指示灯亮,按R键或相应的位置键激活各个传感器,把传感器上放水平后拧紧固定旋钮,水平气泡处在大致中央的位置。
操作定位仪:
开机之后,批处理程序会自动进入测量程序的初始状态,等待用户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按F3键可前进到下一步。屏幕上出现“TEST”,表示系统正在刷新所记忆的上次测量的信息。然后程序开始测量步骤。测量步骤主要分四步,首先是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输入登记表格,选择车型和偏位补偿。
输入登记表格:包含了各项客户信息,可以任意选择要输入的项目,并且将来可以根据所输入的项目来调出此次测量结果数据。一般可以车辆牌照号或维修单编号来输入相应条目,以便将来调取。输入信息可以是英文字母或数字,没有汉字输入。填完表格之后,按F3进入车型选择界面。选择出对应于所测车辆的车型之后,如果需要做偏位补偿,则按F3前进,否则按F4停止。
偏位补偿:如果所使用的卡具是快速卡具,则只有在钢圈损坏程度较严重时,才需要做偏位补偿(对于Audi A6 或Passat B5,测量前必须做偏位补偿);如果所使用的是自定心卡具,则对所有车辆必须做偏位补偿。做偏位补偿的要点:(1)轮胎转动方向应为车辆正常行驶时的转动方向。(2)
调整前检测:安装好定位仪设备附带的刹车锁。进入调整前检测步骤,屏幕上会出现方向盘对中提示图案。在绿 *** 域内,表示可以接受的范围,但是在绿色范围的左右两侧的测量结果,会相差5分左右。因此,更好是将箭头对中绿 *** 域的中间黑线处。打方向盘的顺序为:先对中,然后向右20度,再向左20度,接着对中。此时屏幕上出现测量得到的前轮前束时。按F3键进入到测量更大总转角的步骤,使用电子转角盘的定位仪可以通过这个步骤自动测量出更大总转角。先对中方向盘,然后按照屏幕提示,取下两个前部传感器。待屏幕上显示出测量等待画面后,连续向右打方向盘直到打不动为止,然后稳定住不松手。等到测量结束后,再连续向右打方向盘直到打不动为止,然后稳定住不松手。等到测量结束后,屏幕自动显示出所有的测量数据。再装上两个前部传感器,如果测量出的数据中,可调数据有超出允许范围的,则可进入到定位调整的步骤。
定位调整:做定位调整前,先用方向盘锁将方向盘固定成水平状,再升起举升机到合适调整的高度,将举升机锁止在水平安全位置。将四个传感器调整为水平状态,再操作定位仪进入定位调整操作。调整程序会先显示车辆后轴个参数的测量值,如果车辆后轴参数是可调的(多数车辆的后轴定位参数是不能调整的),则可参照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进行调整,屏幕显示的数据会随时显示当前调整后的参数数据。后轴定位参数调整完后,按F3可进入前轴调整步骤。前轴外倾角的调整按照车辆底盘的结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举升前轴使前轴车轮悬空才能调整外倾角;另一种是不需要举升前轴就可调整外倾角。
对于需要举升前轴调整外倾角的车辆,其定位调整的步骤如下:
1)按F3键直到屏幕上出现前轴调整画面。此时屏幕上同时显示出前轴的五个定位参数的数据值,他们分别是:左、右轮外倾角,左、右轮前束,前轮总前束。然后按F7键,屏幕上出现提示语句,提示您此时可以用二次举升器将车辆的前轴举起。在您用二次举升将车辆前轴举起后,再按F3键前进,此时屏幕显示左右轮外倾角的数据。现在就可以按照屏幕显示的数据进行外倾角的调整了。
2)调整完左、右轮的外倾角后,按F3键前进,则屏幕上出现“现在可以将二次举升放下”的提示,此时可以放下二次举升,当车辆前轮在举升机平台上落稳之后,拽住车辆前轴的悬架部分,下拉几次,以使车辆前轴的悬挂复位。车辆放好之后,再按F3键,此时屏幕显示又重新回到前轴调整画面。
3)现在可以在前轴调整画面下,按照显示的左、右轮前束值调整左右轮前束。当左右轮前束和总前束都调整好后,按F4键结束定位调整过程。
4)对于不需要举升前轴调整外倾角的车辆,则可在前轴调整画面下,按照先调外倾角,再调前束的顺序,参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各参数值,分别调整左右外倾角、左右前束值。调整好之后,按F4结束定位调整过程。
调整后检测:将举升机降回到调整前测量时的高度,将举升机锁止在水平安全位置。进入调整后测量步骤,此时屏幕上显示出当前的两前轮的单独前束值。按F3前进,其余步骤与调整前检测的步骤相同。
如果在此步骤中显示的两前轮的单独前束值与定位调整过程中调整好的前束值有较大差别,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调整结束后,将车辆落下来的过程中,方向盘位置发生了改变,导致两前轮的位置改变。因此每个车轮的单独前束值会与定位调整时的值不同,但前轮总前束不会改变。但由于进入调整后检测时所显示的前轮单独前束值会被记录,并在最后的测量结果中显示出来,从而使得调整结果报告中的前轮单独前束值有可能为不合格。而实际情况是前轮总前束是合格的,只是因为方向盘没有对中而导致单独前束值处在允许范围之外。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调整后测量步骤中,如果发现所显示的每个车轮的单独前束值与定位调整时的值有较大不同时,按F3前进,直到屏幕上出现对中方向盘的图示后,依图示对中方向盘。然后按F4键退出调整后检测步骤,再重新进入调整后检测步骤。此时因为有了前一步的方向盘对中,所以屏幕上显示的应为方向盘对中情况下的前束值,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值。如果这时候的前束值在允许范围之内,则表明定位调整合格,如果此时前束值仍不合格,则表明上一步的定位调整没有做好,还需要再回到定位调整步骤中再进行一遍调整。
最后所显示的测量调整结果报表给出了调整前测量值,标准值以及调整后测量值,以调整后测量值为最终结果。因此,如果在调整后测量值中,存在可以调整的参数的数据不合格,则还需要返回到定位调整步骤重新进行调整。将光标移动到测量调整结果报表中的打印机图标位置,然后按回车键确认,就可打印出完整的测量调整结果报表。经过打印,测量结果就被保存下来,以便日后可以调档查询。如果不打印,则测量结果数据就会丢失。如果希望保存测量数据,而有不想打印,则可在打印之前关闭打印机,再进行打印操作。系统会自动生成打印文档,然后调打印机,如果系统发现打印机处于关闭状态,屏幕上会出现错误提示,不用担心,此时测量结果已经被保存下来。
机械设备操作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机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
一、 加工畸形和偏心零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加工畸形和偏心零件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一般采用花盘装卡对工件进行固定。因此首先要注意装卡牢靠。卡爪、压板不要伸出花盘直径以外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更好加装护罩。其次要注意偏心零件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的配重。配重要适当。配重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的内孔直径与螺杆直径间隙要小。机床旋转速度不要太高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以防旋转时离心力作用将配重外移,与机床导轨相碰,折断螺丝,打伤操作者。
二、 机床设备操纵系统应满足哪些安全要求?
1、 便于操作,减少来回走动,避免不必要的弯腰、踮脚动作。
2、 定位准确可靠,防止稍有震动便产生误动作。
3、 机床设备操作件运动方向和 *** 作部件运动方向要符合规定,并有简易符号标志。
4、 安设必要的互锁机构,防止操作件产生不协调动作,以及多人操作时不协调出现的事故。
5、 手柄、手轮、按钮的结构和排列位置要符合规定。启动按钮应安装在机壳内或装设防止意外触动的护环。安装在轴杆上的手轮、手柄,在自动进刀时,会随轴转动伤人,因此应安装自动脱出装置。
三、 预防切屑对人体伤害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1、 根据被加工材料性质,改变刀具角度或增加断屑装置,选用合适的进给量,将带状切屑断成小段卷状或块状切屑,加以清除。
2、 在刀具上安装排屑器,或在机床上安装护罩、档板,控制切屑流向,不致伤人。
3、 高速切削生铁、铜、铝材料,除在机床上安装护罩、档板以外,操作者应配备防护眼镜。
4、 使用工具及时清除机床上和工作场所的铁屑,防止伤手、脚,切忌用手去扒铁屑。
四、 机床设备配置哪四种安全装置其作用是什么?
1、 防护装置。用来使操作者和机器设备的转动部分、带电部分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加以隔离。如皮带罩、齿轮罩、电气罩、铁屑档板、防护栏杆等。
2、 保险装置。用来提高机床设备工作可靠性。当某一零部件发生故障或出现超载时,保险装置动作,迅速停止设备工作或转入空载运行。如行程限位器、摩擦离合器等。
3、 联锁装置。用于控制机床设备操作顺序,避免动作不协调而发生事故。如车床丝杆与光杆不能同时动作等,都要安装电气或机械的联锁装置加以控制。
4、 信号装置。用来指示机器设备运行情况,或者在机器设备运转失常时,发出颜色、音响等信号,提醒操作者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处理。如指示灯、蜂鸣器、电铃等。
五、 操作机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 工作前穿好工作服,扎好袖口,戴好工作帽。严禁戴手套操作。
2、 认真检查设备各部分及防护罩、限位块、保险螺钉等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
3、 设备必须牢固有效地接地接零,局部照明灯为36v电压。
4、 工作前,在各油孔内加油润滑,空转试车确认无故障方可工作。
5、 机床运转时,不准用手检查工件表面光洁度和测量工件尺寸。
6、 装卡零部件时,板手要符合要求,不得加套管以增大力矩去拧紧螺母。
7、 不准用手缠绕砂布去打磨转动零件。
8、 对高速转动的偏心工件或畸形工件要加配重,并作平衡试验,突出部分加护罩。
9、 更换齿轮、装卸夹具必须切断电源,停稳后才能进行
10、自动走刀前,调整和紧固行程限位器,并拨出进给手-枪。
11、下班时,要将各种走刀手柄放在空档设置,拉下电门,并擦试机床打扫卫生。
机器使用规范,机器操作规范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人字〔2011〕0013号 签发人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
1、 为了广大员工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的身体健康,营造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特制订本规章制度定位机安全操作规范;
2、未经公司培训上岗或主管授权许可人员,不得操作任何机器设备;
3、 机器操作人员应严格注意个人衣着,严禁携带耳环、首饰、宠物等进入操作间;
4、机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并按要求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5、机器设备操作人员在生产前后,严格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油、漏电等现象,并上报。
6、设备运行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运转情况,不得打瞌睡、离岗;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修;
7、机器设备操作人员班前严禁喝酒,以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8、 进行机器设备的清理和清洗工作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9、,严禁将水冲到设备的电机和控制系统部分;严禁用水冲洗供电设备、电路系统、电源开关、电控箱、电控柜、排气扇等电器设施,严禁在机器设备运行状态下做清洁卫生工作;
10、非设备维修人员严禁私自拆卸、改装机器设备和电力系统;
11、交接班及下班离机时,设备操作人员和车间主任、领班人员下班时检查设备、电路系统、供水系统、车间门锁、仓库门锁等是否关闭;
12、各车间、仓库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未发生火灾时,严禁动用和损坏消防设施;
13、设备操作人员应把模具、操作工具等做到定点定位;
14、设备操作人员按时清理原料、成品、工具、操作台;
15、主动学习,相互提高,尊敬车间师傅、领导,尊进同事;
16、其它规章在工作过程随时补充;
17、本规定自制定之日日起施行;
●●●****公司设备管理制度
人字〔2011〕0012号 签发人:
为确保公司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态,保证设备设施安全良好运行,维护生产秩序,保证设备设施维修费用处于更低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1 设备管理职责
1.1 研发部、质检部、生产部等部门负责根据产品工艺与品质的要求组织公司领导、其他相关人员策划设备能力,提出设备能力需求,选定设备型号。
1.2 采供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确认、订立设备合同,以及付款申请工作。
1.3 设备部负责组织设备验收、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
1.4设备部负责组织编制公司设备台帐、设备档案、设备资料登记表、设备使用与维护规程等管理文件。
1.5 生产部负责组织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的能力验收工作。
1.6 生产部负责设备的使用与使用中的日常保养、异常报修工作、设备的安全使用。
1.7 设备部负责组织设备的维护、一级保养、二级保养、抢修等工作。
1.8 机修部负责定期组织对使用中的设备能力进行评估。
1.9 设备部负责设备的安全管理。
2 设备资料管理
2.1设备基本资料的建立
2.1.1 新添置设备到厂后,设备部组织设备使用单位、采购部等相关部门验收,按照采购合同、设备厂家随机清单等资料清点设备及配件、工具等,并检查设备表面状况,验收完成后,设备部收集所有验收资料,建立《设备资料登记表》。
2.1.2安装、调试完毕后,设备部依照设备说明书等资料补充《设备资料登记表》,并将有关说明书、图纸等资料归入设备档案管理。
2.1.3 设备如发生改善、更换等异动情形时,主导单位应依实际异动状况提报修正资料进入设备档案。
2.1.4 设备档案内容应包括:
设备重要部位
安装及试车状况
备品明细
完好标准
润滑标准
设备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案、历次重要变更等。
2.2设备完好标准的制订
设备安装试车完成后,设备部应依据设备图纸特性、维护保养说明、操作状况等资料,编制该设备的检查项目、检查 *** 、要求与判定标准、检查周期、检查人员等项目,形成《设备完好标准表》。
3 设备使用与维护规程的制订
3.1 总体要求
设备使用与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的,用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各设备使用单位都必须遵守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3.2 制定与修改
3.2.1 设备部按照设备价值、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与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A类)、主要设备(B类)、一般设备与工器具(C类)三个级别,形成《设备分类管理清单》,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3.2.2凡是安装在用的A、B类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与维护规程。
3.2.3对新投产使用的设备,设备部要负责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一周内制订出使用与维护规程草案,并发布执行。
3.2.4 设备使用部门根据使用与维护规程的草案,结合实际使用的发生和发现的问题,在设备投入使用一个月后,提出对草案的使用和修改意见,由设备部主导,组织机修部、研发部和生产部会签设备使用和维护规程,形成正式文件,并执行。
3.2.5当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工艺与技术得到确认后,设备部要在一周内完成新规程的修改、会签与发布,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
3.2.6在执行规程中,现场人员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直接反馈到车间主任处,车间主任联系设备的专业人员在现场核实并确认,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会签与发布流程按照2.2.5执行。
3.2.7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的原则,经过分管副总的审批后生效。
3.2.8对短期内多次修改导致实质性内容变动较多的规程、一年内未修订和评审的规程,设备部每年组织重新修订、会签、审批并发布,同时回收原作废规程。
3.2.9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设备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制定可靠的临时性使用措施,由分管副总批准后执行,缺陷消除后临时措施立即作废。
3.3规程的主要内容
3.3.1设备使用规程
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更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3.3.2设备维护规程:
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设备润滑“五定”图和要求;
定时清扫的规定;
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
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 *** ;
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安全注意事项。
4 设备润滑管理
4.1 设备润滑标准的制订
4.1.1设备部对现有设备,依据设备资料、润滑说明、操作状况等,订立各设备的润滑部位、使用油脂、检视周期、换油基准等,形成《设备润滑基准表》。
4.1.2 设备部针对每台设备分别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并发布执行。
4.2 要求
设备部设润滑专业员( *** ),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工作;设备使用车间(班组)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设备的润滑执行。
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润滑专业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4.3 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与执行
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或作为使用维护规程的附件),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布。
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
-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
-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润滑专业员要定期检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并不定期稽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4.4 润滑油脂的质量管理 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及外界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更换工作,设备部根据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更换周期并安排执行,油品更换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5 设备运行的日常点检
5.1总体目的 通过一定的手段,使维护与各级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控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其中部分内容可以视实际情况结合三级保养同时执行。
5.2设备点检标准的建立 设备部依据每台设备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点检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执行人,并针对设备的具体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点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等,形成《设备点检表》。
5.3点检的运行与稽核
各执行人负责对按照点检标准的设置执行,设备部有计划安排人员稽核点检的执行状况,以便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随时检讨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5.4点检信息的反馈与应用
所有点检中发现的信息,不论是否现场处理好,都必须形成记录。
设备部负责按周汇总分类汇总点检问题,并形成固定格式的电子文档,以便分析、使用和综合管理。
所有点检的问题(故障、隐患等),应纳入下一期的检修计划中。
重大的缺陷与故障,立即汇报生产副总,以便确定控制和处理方案。
6 设备保养与维护
6.1 设备保养的划分——“三级”保养
日常保养: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擦拭设备各处或注油保养,使设备保持润滑、清洁。班中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或报修,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维护工参加,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规定部位、疏通油路、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等。设备运转600小时,要进行一次一级保养。
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更换和修复磨损件、局部恢复精度、润滑系统清洗、换油、气电系统检查修理等。设备运转3000小时要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6.2 设备日常保养的具体要求
班前认真检查设备,按规定做好点检工作,按规定进行润滑和加油。
班中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班中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自己解决不了的应立即通知修理人员处理。
班后做好设备清扫、润滑工作,B类设备为15-30分钟A类设备应当适当延长。油线、油孔等部位坚持每周彻底清扫一次,压头、切刀等部位坚持每天彻底清理一次。
做好交接班工作,将当天设备运转情况详细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上。
坚持每天一小扫,周末大清扫,月底节前彻底扫。周末B类设备清扫1小时左右,A类设备2小时左右;月底B类设备清扫1-2小时,A类设备2-4小时;节日保养按规定保养标准进行。
6.3设备维护
设备维护包括改进性维护、潜在故障维修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以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突发故障的时间为目的,实际项目可以结合设备的三级保养进行,由设备部主导进行,具体以提报计划表至生产计划主管人员,双方确认后安排实施。
6.4 设备保养与维护的计划与执行
6.4.1 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日常维护均按照计划、确认、执行的运转模式进行,日常保养按照确定的内容进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进行后填写《设备维修维护记录》。
6.4.2 设备部以年度为周期提报二级保养计划、以月度为周期提报一级保养、日常维护计划,经生产计划主管人员确认、公司领导审批后进入计划执行环节。
6.4.3 设备部根据计划制定保养、维护所用的零配件、材料等需求,在采购周期前计划与执行时需配合的事项与部门。
6.4.4 知会相关信息至关联部门,尤其关注生产计划及其变更。
6.4.5 维护计划执行、维护总结与记录、问题分析。
8 设备故障抢修
3.3.1设备发生微小故障时,岗位操作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当班运行记录中详细记录。
3.3.2对于无力排除的设备故障,岗位操作人员要加强观察,注意故障发展过程,同时详细反馈至当班主任,主任通知设备维护人员立即抢修。维修人员详细记录维修过程、故障原因和解决措施等信息,形成《设备维修维护记录》。
3.3.3对于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故障,必须在2小时内反馈至生产计划负责人、生产厂长,以便决定处理措施。
3.3.4在处理每项故障前,维修人员要有相应的分析与解决措施,更大程度的预防故障扩大。
9零配件管理
9.1库存零件的管制
凡生产设备需要的备品零件,其单位或组合单价超过200元,或需自厂家采购,或需专门制造,或在县城范围内不能采购的,均需要准备适当数量的库存,通过设定安全库存量作为管制的手段。
9.2 管理单位
所有库存零件的管制单位为设备部,领用单位为使用部门。
9.3 安全库存量设定
设备部维修工程师根据零部件的使用量情况、寿命、采购周期、安全存量、批次采购量等因素设定每一管制零部件的更低库存量,形成《零部件安全库存量表》,当实际存量低于安全库存量时,立即按照采购流程申购。
9.4 定期检讨 设备部根据库存情况和使用情况,按季度检讨零部件《零部件安全库存量表》的合理性,并申报修正。
10 设备改善的立项与处理
10.1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改善的范围,可以立项专案改善:
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产量、效率的设备、部位;
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
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可以提升目前的质量、产量、效率和管理水平其他新方案
10.2改善的立案与执行
所有人员均可提出改善方案,方案可以通过直接提交到直接上级或递交到公司行政部门的途径提出。
10.1中的各项是提案的当然内容。
公司副总(含)以上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职责权限决定方案的立案与执行。
方案执行成功后,由方案的相应决策人提出嘉奖措施。
方案(不论是否成功)的立项、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相应信息都必须形成文档备查。对于设备的改善,此信息同时记入设备档案。
11 相关表单
设备资料登记表
设备完好标准表
设备分管清单
设备润滑基准表
设备点检表
设备维修维护记录
零部件安全库存量表
●●●****公司生产部工作职责
人字〔2011〕0011号 签发人:
一、管理权限
行使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权限,承担执行公司规章制度、管理规程及工作指令的义务。
二、管理职能
合理组织公司产品的生产过程,综合平衡生产能力,科学地制定和执行生产作业计划,加强职工的培训教育,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制造成本。
三、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履行工作职责。
2、组织生产、设备、安全、环保等制度的拟订、检查、监督、控制和执行。
3、负责编制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
4、密切配合营销部门,确保产品合同履行。
5、负责编制技术管理标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操作手册和作业指导书。
6、负责安全生产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控制,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及时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杜绝安全事故。
7、负责组织生产现场管理,确保生产现场整洁有序。
8、及时编制年、季、月度生产报表,定期进行生产统计分析,不断改进生产核算工作,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9、负责做好生产设备、计量器具的维护检修工作,合理安排生产设备、计量器具计划,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10、做好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和业务指导,并定期进行工作能力的检查、考核和评比。
11、配合品控部门,不断进行产品质量和管理品质的提升。
四、划分职责
1、生产厂长:根据销售计划书(销售部呈递、总经理审批,总经办移交)及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合理组织车间生产;日查原料库存报表,制定原料需购单;日查生产车间安全生产情况,对车间主任,机修人员,生产工人进行培训、监督、管理;组织安排人员机器保养,电路设施的维护;安排、召开生产车间晨会、例会;
2、车间主任:根据生产厂长安排,对车间现场管理,带领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对车间内事务的监督管理,安排车间内部事务,对于应收表扬和惩戒的人员进行初次教育批评,对需要提升或开除的人员及时上报,建议;
3、生产工人:遵守车间生产制度,主动、安全、高效的完成生产部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时做好机器维护;定时做好车间清洁;不断学习,合理创新。
硬件安装或裸机检修的安全操作规范是什么
微机硬件本身是高科技电子装置。其部件大多数是电子产品,稍有不慎,极易烧毁或导致元器件性能减弱或失效;同时大多数部件较娇嫩、机械强度小,操作不当也极易损坏。因此,在硬件安装或裸机检修时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要则和禁则。本文根据一般常规和笔者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就这一个主题作一番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一、要则
1. 上电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各部分的连接是否正确
有关电源的连接错误几乎必定造成部件损坏,而这种损坏在上电之前是不可能发生的。与电源无关的连接错误虽不致损坏部件但同样会引起故障。因此养成上电之前仔细检查的习惯可极大地减少损失,并且应重点检查各种电源线的连接是否正确。
2. 机外调试上电之前必须使各部件之间的金属部分绝缘隔离
在正式装机之前,一般需要在机箱外面将各部件连接起来进行调试,我们权称这为“机外调试”。在机外调试时,由于各部件都是 *** 的,任何金属部分的非法接触均会造成短路从而导致故障或损失。因此必须使各部件之间的金属部分绝缘隔离。一般可以用塑料袋、塑料泡沫等在各部件之间进行填、垫或隔离。
3. 主机电源插头与主机板上的电源插座的连接必须保证“黑对黑”
即插头插入插座后,P8的两条黑线和P9两条黑线必须紧靠着。这是一个需要反复强调的要则。如果该电源线插错,上电后轻则造成电源烧坏,重则导致主机板损坏。
4. 大电源插头与外设电源插座的连接必须保证“缺口对缺口”
这同样是一个需要反复强调的要则。如果该电源插反,上电后必定造成外设及主机板烧坏。大电源插头指的是众多电源输出端中较大的四芯插头,其塑料外套上有两个角呈45度缺口,与其相接的外设如硬盘、CDROM、5"软驱及CPU风扇电源等的四芯电源插座上也有两角呈45度缺口,连接时必须保证“缺口对缺口”。
5. 3"软驱的电源线必须确保正确连接。
3"软驱的电源插座对应电源输出端中较小的电源插头,如果该电源插反,上电后必定造成3"软驱电路烧坏。因此必须确保正确连接。一般是插座上的舌片紧贴着插头上的导轨。
6. 安装电源开关前必须先切断总电源或拔掉电源线
电源开关在采购时未必已经装在开关电源上,故需要自行安装。而开关未装时对电源上电与否是不起作用的,如果在总电源未切断的情况下安装开关,则极易造成操作者触电而危及人身安全。当电源开关有故障需检修时也有同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小心谨慎为妙。
7. 安装电源开关时必须保证接线完全正确
电源开关上有四个触点对应电源上的四根开关引线,在开关闭合时将两两连通。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安装示意图所示连接。如果开关闭合时不该连通的连通了,将烧坏电源。一般为“白对蓝、黑对棕”或“白对白、黑对黑”。
8. 上电之前应确认电源的输入电压与所在地的电网电压相同或相近
有的电源可以用于两种电压:110V和220V,由切换开关来设定。该设定必须与当地电网电压相同或相近,若电网电压远高于设定电压则将烧坏电源,反之则电源不能工作。
9. 电源应可靠接地
电源线插头及所插入的电源插座均应该是三芯(眼)的,也即必须可靠接地,否则易造成机箱等带电或微机不能正常工作。
10. 要保证各连接部分接触良好
有关电源的连接“若即若离”,容易因频繁断电、上电而造成部件中的微型电机故障,其它的连接“若即若离”,容易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必须保证各连接部分接触良好,避免“若即若离”。
11. 主机板必须与机箱金属部分绝缘
在主机板装入机箱后,如果有部分线路或金属触点与机箱金属外壳接触,将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主机板上除固定螺孔外的其它部分必须与机箱金属部分绝缘。
12. 螺丝与螺孔的配合紧固必须保证粗细牙一致
微机用于紧固的螺丝一般有两种规格:M3和M4 。前者俗称“细牙螺丝”,用于紧固3"软驱、CD-ROM、电源开关等;后者俗称“粗牙螺丝”,用于紧固硬盘等。个别机箱用于固定箱盖的螺丝为“特粗牙”的,M5 。在进行紧固作业时,必须注意正确区别螺丝的粗牙细牙并确保与螺孔螺纹的粗细一致。尤其要避免细牙螺丝拧入粗牙螺孔。
13. 上电调试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均应立即断电
上电后或调试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如:异常响声、异常闪烁、焦味等等,均应立即断电,以避免更大损失。上电时可以让手暂时不离开电源开关,以便及时断电。
14. 操作之前更好先消除操作者身上所带的静电
微机中的元器件有的不具备抗静电功能,带静电较多的人体接触这些元器件时,容易影响其电磁特性。所以,操作之前更好先消除操作者身上所带的静电,如双手接触一下水管等接地的物体等。
二、禁则
1. 主机板不要 *** 地置于金属平面上
在机外调试时,主机板 *** 地置于金属平面上,会造成金属触点互相短接而导致故障或损坏。一般可以用塑料泡沫或16开书本等物垫在主机板下面。
2. 主机板不要直接放置于工作台面上
在机外调试时,主机板直接放置于台面上,势必造成接口卡插入时由于挡片顶住而插不到底,或者主机板被倾斜而按平后又导致接口卡被顶斜。因此应该在主机板下面垫上1厘米左右的厚物,而让接口卡挡片所在边沿露出以便于插入接口卡。
3. PCI或VESA总线的接口卡在扩充槽内不能前后错位或上下倾斜
由于PCI或VESA总线的接口卡以及相应的扩充槽的触点是密集型的,因此插入时比较容易产生前后错位从而导致卡烧坏,接口卡的上下倾斜同样会造成这种情况。
4. PCI总线的接口卡绝对不能插入ISA总线的扩充槽内
如果PCI总线的接口卡插入ISA总线的扩充槽内,则上电后势必造成卡上不该接触的接触了,从而将卡烧坏。因此必须正确识别卡和槽的总线类型。
5. 绝对不能带电进行任何跳线操作
主机板或接口卡上的跳线必须在断电的状态下进行,否则会造成主机板或接口卡的损坏。
6. 不能带电进行任何连接、拔断操作。
带电连接、拔断电源线容易造成外设损伤,带电连接、拔断排线等非电源线有时也会引起故障。因此应该避免带电进行任何连接、拔断操作。
7. 不能带电插、拔任何板、卡、芯片等部件、器件
在较旧机型上带电插、拔板、卡、芯片等部件、器件,势必造成相应部件的损坏。对于目前较新型的机型,虽然带电插、拔板、卡、芯片等部件、器件不一定会造成器件损坏,但由于插拔时极易错位,故也会造成相应部件的损坏。所以应当尽量不要带电插、拔任何板、卡、芯片等部件、器件。
8. 不能带电进行任何紧固、盖机箱盖等操作
在作紧固等操作时难免不小心将螺丝等金属物掉入机箱,此时若机器在上电状态,极易造成短路从而损坏部件。带电进行盖机箱盖等操作也有同样的问题。因此不能带电进行任何紧固、盖机箱盖等操作。
9. 裸机上电调试过程中注意不要让螺丝等金属物掉入机箱内
理由同8.。
10. 机箱基底与主机板之间不允许有未露出主机板定位孔的螺钉帽
基底与主机板之间若有多余的螺钉帽,则势必使主机板背面的线路或触点与机箱接触,容易造成各种系统故障。
11. 机外调试过程中注意不要让任何液体溅到部件上
在机外调试过程中,所有金属部分均 *** 在外,此时若有汗水、茶水等液体溅到金属部分上,轻则会引起部件生锈失效,重则造成短路损坏部件。
12. 安装、拆卸时不要用力过猛
微机硬件的安装、拆卸、连接、拔断本属非频繁操作,故部件连接部位的设计并不是针对“万次操作”的,往往显得迟滞而笨拙。因此在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要讲究用力技巧、恰到好处。不要使蛮劲,要使巧劲、“软硬劲”或合理地借助工具进行。
13. 固定部件时螺丝不要拧得太紧
微机上有的部件或外设的外壳是薄铁皮,螺丝拧得太紧就会形成外力导致内部变形从而产生故障。此外螺丝太长时若拧得太紧更会顶坏线路板等。所以在固定部件时螺丝不要拧得太紧,着力即可。
吊车的安全操作规程
吊车又称起重机。
一、起重机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并经安全环境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的专职司机操作,起重机司机应操作与操作证相对应的起重机械。
二、起重机司机应严格按照工地制订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每天班前、班后检查情况、维护保养情况、工作内容、交接班情况应如实填写在施工机械运行维护保养记录中。
三、新安装、经过大修或改变重要性能的起重机械,在使用前必须按照起重机性能试验的有关规定进行负荷试验。试验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和安全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起重机司机班前、班后必须严格按照《起重机械安全监察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每日检查,确认起重机无任何故障和隐患时方可开始工作。
五、起重机司机与起重指挥人员应按各种规定的手势或信号进行联络。作业中,司机应与起重指挥密切配合,服从指挥信号。但在起重作业发生危险时,无论是谁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司机应立即停车。
六、司机在收到指挥人员发出的起吊信号后,必须先鸣信号后动作。起吊重物时应先离地面试吊,当确认重物挂牢、制动性能良好和起重机稳定后在继续起吊。
七、起吊重物时,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禁止吊钩钢丝绳在倾斜状态下去拖动被吊的重物。在吊钩已挂上但被吊重物尚未提起时,禁止起重机移动位置或作旋转运动。
八、重物起吊、旋转时,速度要均匀平稳,以免重物在空中摆动发生危险。在放下重物时,速度不要太快,以防重物突然下落而损坏。吊长、大型重物时应有专人拉溜绳,防止因重物摆动,造成事故。
九、起重机工作时,与起重作业无关人员严禁在起重机上逗留。
扩展资料:
安全指南
1、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清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确不吊;
3、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滑动不吊;
4、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不吊;
5、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
6、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件时不吊;
7、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号时不吊;
8、被吊物棱角处与捆绑钢丝间未加衬垫时不吊;
9、歪拉斜吊重物时不吊;
10、吊车保险装置不齐全,不可靠不吊等。
起重吊装
起重吊装“十不吊”规定:
1. 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有人停留或行走不准吊。
2. 起重指挥应由技术培训合格的专职人员担任,无指挥或信号不清不准吊。
3. 钢筋、型钢、管材等细长和多根物件必须捆扎牢靠,多点起吊。单头“千斤”或捆扎不牢靠不准吊。
4. 多孔板、积灰斗、手推翻斗车不用四点吊或大磨板外挂板不用卸甲不准吊。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不准双拼吊。
5. 吊砌块必须使用安全可靠的砌块夹具,吊砖必须使用砖笼,并堆放整齐。木砖、预制埋件等零星物件要用盛器堆放稳妥,叠放不齐不准吊。
6. 楼板、大梁等吊物上站人不准吊。 7. 埋入地面的板桩、井点管等以及粘连、附着的物件不准吊。
8. 多机作业,应保证所吊重物距离不小于3米,在同一轨道上多机作业,无安全措施不准吊。
9. 六级以上强风区不准吊。
10. 斜拉重物或超过机械允许载荷不准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吊车